香港“占中”启动后,西方媒体果如此前所料,报道连篇累牍,其中不乏直言不讳者:不少媒体干脆将其称作“颜色革命”的香港版——“雨伞革命”。在“颜色革命”给独联体国家和中东北非带来的社会动荡和对立至今未息,此时西方媒体口中的“雨伞革命”让人闻到了一股别样的味道。
“颜色革命”中间无一例外,都有外部势力插手。在不同地方,“颜色革命”的外衣也是五彩纷呈:在原捷克斯洛伐克是“天鹅绒革命”,在格鲁吉亚是“玫瑰革命”,在乌克兰是“栗子花革命”,在突尼斯是“茉莉花革命”。这一次在香港,又成了“雨伞革命”。
英国《独立报》正是以“雨伞革命”为标题报道香港“占中”。此后,更多的西方媒体开始给香港“占中”贴上“雨伞革命”的标签。法新社报道,在“雨伞革命”运动中,示威者仅以遮阳伞和决心,瘫痪香港市中心以争取“民主”,雨伞迅速成为他们的标记。报道引述一名示威者说:“我们有雨伞。” 最新一期的美国《时代》杂志的封面是抗争者举起雨伞的照片,直接加上“The Umbrella Revolution”(雨伞革命)的标题。《纽约时报》和《华尔街日报》直指这场抗争是过去十年最严重的一次。
英国《每日电讯报》的分析文章则渲染称,这场“雨伞革命”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“生死攸关的威胁”。
迷失传奇网站这一从“占中”到“雨伞革命”的称谓变化,国际和香港本地的媒体都注意到了。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称,英国报纸首次以“雨伞”命名香港民众的“占中”运动以后,“雨伞革命”便成为其代名词。
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还注意到,连日来有报纸评论称,当一个社会民间运动有了代名词之后,就已不再是初起时的公民抗争,而是革命。“占中”运动还被指控有黑手,有西方的影子。
专家指出,在“颜色革命”过程中,一些西方媒体与当地媒体经常联合造势,为反对派打气,抹黑竞争对手。在此次“占中”报道中也是如此,部分西方媒体和香港当地媒体的倾向明显,对黎智英、黄之锋、戴耀廷等大肆吹捧,宣扬其所谓的民主自由理念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