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段时间突然意识到“频道”这个词,很能形容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相知相契。你会发现你和某些人处于同一个频道上,他说出的令一般人费解的话,你能明白他想表达的是什么,也就是说你们心灵的属性是相似的。大多数人欣赏的都是在自己这个层面上优秀的人,也就是与自己的原始属性相似,但是取得成功的人。
一个很喜欢音乐的朋友说,她一眼就能感觉出鬃是很有音乐感觉的人,在这个层面上他们具有同质性。一个同性恋在人群中轻易的就能感觉出自己的同类人。在人与人交往中,你能自然而然的觉得和某些人亲近,有默契,而与某些人怎么也说不上半句话,这就是心灵的相通性吧。
有句话说,“人才推荐的人,通常就是人才”。
这有点类似于天才是一簇一簇诞生的,人以群聚,物以类分,或者还有共生效应。特定的土壤环境总会滋生出特定的产物出来,而且不止一个。
世有伯乐,然后又千里马,人才是需要赏识和激发的,历史上贤人推荐的人才也多是与自己类似,他们通常更能感受到对方的才能,共鸣共振更多。曹操本人能力非凡,聪明奸诈,识人也以才能为重,故旗下人才济济,但内部权诈迭进,奸变态完美国际sf逆萌生;而以才名和德行见称于世的诸葛亮,选拔人才时以德才兼备为用人原则,德为重,于是蜀汉内部清廉自持,团结御敌,但缺少奇才,结果孔明一人“鞠躬尽瘁”,蜀国上下缺乏人才支撑,后人评价孔明也是“中庸贤才”,没什么特殊才能,只是没有人有他拿捏得当。
在现代企业管理中,对于招聘来说,这种趋同性并不是好事(以上的例子也证明了这一点),一个团队更需要互补,基于愿景和文化上的一致性上的差异性非常重要,无论是职业技能还是性格上均是如此。所以企业的HR是相当重要的角色,能够站在知识和技能,更需要有对人的内在精神和能力的敏感性和洞察力,才能为企业招到合适的人,并能有效的任用和管理。
有些人的思维和心灵都非常广阔,他能够理解和接受各种类型的优秀人才,譬如蔡元培就是这样的人,才使得北大成为兼容并包,文化非常丰富的高等学府。还有一些心灵广阔的人可能成为人类的精神导师,因为他的精神世界里没有常人世界的对与错,每个人在他眼里都是独特的,都是完美的,他用全身心接纳每一个人的存在。再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就是耶稣,释迦牟尼这样的圣人以至上帝。